《中医内科学》高频考点速记如下(最新发布)
时间:2021-04-07 来源:网络整理 作者:网络 点击:300次
《中医内科学》高频考点速记如下: 1.中风的辨证论治: 急性期-中经络: 风痰入络证—治法:祛风化痰通络;方药:真方白丸子。 风阳上扰证—治法:平肝潜阳,活血通络;方药:天麻钩藤饮。 阴虚风动证—治法:滋阴潜阳,息风通络;方药:镇肝熄风汤。 急性期-中脏腑: 闭证: 痰热腑实证—治法:通腑泄热,息风化痰;方药:桃仁承气汤。 痰火瘀闭证——治法:息风清火,豁痰开窍——方药:羚角钩藤汤加减 痰浊瘀闭证——治法:化痰息风,宣郁开窍——方药:涤痰汤加减 脱证(阴竭阳亡)——治法:回阳救阴,益气固脱——方药: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恢复期: 风痰瘀阻证——治法:搜风化痰,行瘀通络——方药:解语丹加减 气虚络瘀证——治法:益气养血,化瘀通络——方药:补阳还五汤加减 肝肾亏虚证——治法:滋养肝肾——方药: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。 2.肺痨的辨证论治: 肺阴亏损证—治法:滋阴润肺;方药:月华丸。 虚火灼肺证—治法:滋阴降火;方药: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。 气阴耗伤证—治法:益气养阴;方药: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。 阴阳虚损证—治法:滋阴补阳;方药:补天大造丸。 3.胃痛的辨证论治: 寒邪客胃证—治法:温胃散寒,行气止痛;方药:香苏散合良附丸。 饮食伤胃证—治法:消食导滞,和胃止痛;方药:保和丸。 肝气犯胃证—治法:疏肝解郁,理气止痛;方药:柴胡疏肝散。 湿热中阻证—治法:清化湿热,理气和胃;方药:清中汤。 瘀血停胃证—治法:化瘀通络,理气和胃;方药:失笑散合丹参饮。 胃阴亏耗证—治法:养阴益胃,和中止痛;方药: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。 脾胃虚寒证—治法:温中健脾,和胃止痛;方药:黄芪建中汤。 4.呕吐的辨证论治: 外邪犯胃证—治法:疏邪解表,化浊和中;方药:藿香正气散。 食滞内停证—治法:消食化滞,和胃降逆;方药:保和丸。 痰饮内阻证—治法:温中化饮,和胃降逆;方药: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。 肝气犯胃证—治法:疏肝理气,和胃降逆;方药:四七汤。 脾胃气虚证—治法:健脾益气,和胃降逆;方药:香砂六君子汤。 脾胃阳虚证—治法:温中健脾,和胃降逆;方药:理中汤。 胃阴不足证—治法:滋养胃阴,降逆止呕;方药:麦门冬汤。 5.气郁、血郁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;食郁、湿郁、痰郁主要关系于脾;而虚证则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。 6.成人每天胃内贮积血量达250~300ml,可引起呕血,出血量达5~10ml时,粪便隐血试验阳性;每天出血量在50ml以上时,可出现黑便;一次性出血量在400ml以内,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,因轻度血容量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储血所补充。数小时内出血量在1000ml以上时,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。 7.《医学心悟·三消》说:“治上消者,宜润其肺,兼清其胃”;“治中消者,宜清其胃,兼滋其肾”;“治下消者,宜滋其肾,兼补其肺”,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要旨。 8.自汗的治疗原则:虚证当根据证候的不同而治以益气、养阴、补血、调和营卫;实证当清肝泄热,化湿和营;虚实夹杂者,则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。 9.手术治疗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首要治疗方法。肝切除术是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。 10.风邪盛者为行痹,寒邪盛者为痛痹,湿邪盛者为着痹,热邪盛者为热痹。 (责任编辑:admin) |